名詞解釋 

建築與視傳 

 

*視覺(Visual),視覺是人類心靈的一種創造的行為,而不只是眼睛視覺器官所受的刺激而已。 

*傳達( Communication )是指訊息或情報的傳遞和互動交流。

 

    視覺傳達設計的元素主要分為,視覺美感要素、溝通說服要素。視覺傳達設計的目標是說服、形象的製造、美感與感動的達成與意象的掌握。將以視覺傳達之要素套用在建築上,形成視覺設計上的建築或空間。為了傳達視覺空間,在建築的過程中,將現實空間脫離原有的該有的視覺感受。

 

    視覺傳達的範例: 因為我之前學的是視覺藝術,有一位日本老師在上課時,給我們看了一個他自己做的得獎影片作品,讓我非常的印象深刻,他利用非常近的鏡頭手法去拍攝一段長達十多分鐘的影像,很多人的舌頭白白地,在一片玻璃上來來回回不斷的舔,而這影片沒有背景音樂,他要我們用視覺去感受她的作品,當下我越看越內心有種莫名的不舒服的感覺,當你的內心出現了不只視覺上的感受時,有多於視覺層面的心裡感覺,這作品就是達到了視覺及傳達的目的。

 

    現在追逤到視傳與建築的歷史,分為兩部份歷史,其一為產生視覺的變遷史,另一個則是視覺性的表現空間或建築的手法與技術。視覺空間的歷史,始於古希臘神殿,古希臘人們為了要求完整的視覺對象,而將眼睛的錯覺納入計算來設計視覺補正。在十五世紀後,暗箱將立體風景寫入平面的裝置,以及普基涅於1820年代進行視覺暫留研究原理,人們了解視覺也有時間上的差異關係,而在於1860年立體照相機,為大眾製造出視覺文化以實境效果手段,在同一個時期的費希納提出了視覺與感覺的關係,而當照片技術的生成,使得建築物,成為能夠被看見而存在的瞬間,所以現代的視覺技術,更能讓虛擬平面與空間視覺化。

 

建築空間表現的技術起源為古代埃及,在中世紀歐洲,人們客觀的描寫空間應以平面的方式表現,而十八世紀透視圖法更進一步發展,開始運用遠近法與錯視效果,使繪畫與建築裝飾出現了現實空間的區隔模糊的「幻覺裝飾」等手法,之後法國大革命,柯比意(Le Corbusier)、包浩斯(Bauhaus) 及風格派的建築家們則開始積極地運用等角投影(axonometric)圖以及等軸投影(isometric)圖,後來現代主義建築師們,更講求一個沒有消點的表現手法來記錄自己構想的空間。如今概念、研究及表現法,全部以視覺性空間的技術來表現。

 

如今視覺已成為建築構想中的重要關鍵,如透視性佳的內外部空間、外觀的比例關係、空間的體驗和連續性等,透過光源姓的空間表現或幻覺裝飾所看見的特殊角度及變化,都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更可以五種視線,全景、瞬間視線、周邊視野、透視及反透視,來解讀現代都市與建築的重要表現。

 

以下是幾個建築視覺上的幾個表現手法

 

全景-從高聳之建築物上鳥瞰而形成的視線

1.jpg  

 

 

瞬間視線-藉由我們看過的景象傳達於建築物之上(符號化)

 2.jpg

 

 

周邊視野-屬於空間性的一種視覺交會

 3.jpg

 

透視-建築物利用玻璃等建材方式擴大可看見空間之表現方式

 4.jpg

 

 

反透視-將固定化的都市環境空間系統異變化之新視覺挑戰

 5.jpg

以下是幾個視傳與建築的結合範例:

 

Book Mountain(全景式): 像是書堆疊出來的一個空間

 6.jpg

 

Danfoss Universe(瞬間視線):2D符號化而成立體的建築物

 7.jpg8.jpg

 

 

Villa Victoria(周邊視野): 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腳下放置床鋪,使得有種壓迫的視覺效

 9.jpg

Ecublens 2006(反透視):以反透視手法產生動態變化

 10 Ecublens 2006- Renate Buser.jpg

 

Bibliography:

 

Google 圖片:http://www.google.com.tw/imgres

 

Sight and Architecture 視覺與建築》。林曉雯譯。李清志監修。尖端出版社。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1%E7%BE%8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ch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