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符碼探討

比較台中州廳建築和臺中新市政大樓

 

徐禾潁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研究生

楊裕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教授

 

摘要

台中州廳的建築外觀,與台北市的監察院(昔日的台北州廳)有幾分類似,都出自於同一設計者森山松之助。 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樣式建築,許多台灣現存的官署廳舍或公共建築都是出自他的手裡,例如台灣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專賣局(公賣局)、遞信部(交通部)等。 當時的台北州廳、台中州廳、台南州廳的廳署也皆由他所設計的。森山松之助可說是日據時期官署設計的專家,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臺中新市政大樓於2010年落成於台灣大道,而代表著台中市政府的新與舊建築,有著不同的設計文化符碼呢?進而想探討位於台中市民權路上的台中州廳以及位於台灣大道之臺中新市政大樓的設計文化符碼之比較。

關鍵詞:文化符碼、台中州廳臺中新市政大樓

一、研究動機

在台北台中及台南都可以看到出自於森山松之助的建築物,而這些看似有著文化的建築,卻不知其背後函義及文化符碼,進而想以台中州廳探討其文化符碼的形式。而台中州廳為以前為台中市政府所在地,而在20101225日搬遷至臺中新市政大樓,由瑞士韋伯WeberHofer AG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該建築物,背後的設計文化符碼又為何能夠代表台中市新的市政建築呢?因此想探討台中市政府的新與舊建築之設計文化符碼形。

二、文獻回顧

2-1設計文化符碼

  設計文化符碼理論根植於文化學、符號學、與設計學的基礎,所以在文化層次上注重文化特色與潮流的掌握,在符碼層面注重圖像符號與意義詮釋,在設計層面上注 重造型美感與功能創造。因此分析作品時不僅僅以視覺美感原則為判斷作品成功的原因,還運用三種分析方法:(楊裕富,1998

文化符碼思潮是指後現代設計裡的多元思想、信仰與力量,不指發生於建築設計,更直接帶動藝術創作與各設計領域。文化符碼的觀念最早由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所提出,在楊裕富教授的創意將作的書中提到,設計文化符碼主要是在解讀設計作品中的文化涵義,且因個別文化的價值觀與文化習慣所形成的特定造形語言、造形文法,至造形上特定的象徵意涵。能夠提醒設計師,在設計上注意到文化差異的分析方法,並且能將這種”有意義的分析”運用到設計作品上的一種設計方法。簡單來說,設計文化符碼分析就是分析一個設計作品的各個層次,也就是所謂的策略層、意義層、以及技術層。

 

2-2設計文化符碼三層次

  楊裕富博士在「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一書中指出:「文化符碼指對語言現象外,所有表達的規則與特性之文化解析工作的成果。」所建構的設計文化符碼理論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文化符碼的策略層:(規範的設計思維)主要分析作品在創作時所運用的策略層次且分析設計作品的立場或是說某個設計手法的立場,這所謂的立場通常與設計派別有關,也與民族性有關。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故事主題與述說策略。

2)策略的組合規則:故事情節與情節串連。

3)策略的元素(最小單位):故事題素。

2.文化符碼的意義層:(感性的設計思維)主要是作品的意義表達層次,從訊息中分析符號並了解意義,主要在分析設計作品中,個別造型元素(造型符碼),也分析這個個別造型所在位置(文法)的意義。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語用。

2)意義的組合規則:語法。

3)意義的元素(最小單位):語意。

3.文化符碼的技術層:(理性的設計思維)包含了材料、造型等,主要分析設計作品在這個設計領域上最常用的一些手法或一些基本功夫。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象徵美。

2)媒材的組合規則:形式美。

3)媒材的感知元素:媒材感知美。

2-3台中州廳歷史背景

台中市政府原為日治時期之台中州廳,興建於日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二月。日大正九年(西元1920)日本將全台分為「五州三廳」,台中設州,下轄十一郡,台中州廳即設於此,直至日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二月完工,由日人森山松之助設計。所在地原屬府城時期台灣府儒學考棚,日本接收後,大墩街改為台中街。台中州廳管轄過去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地,台中市役所才是後來的市政府。戰後,市政府遷入現址辦公至2010年,民國九十一年(西元2002)七月一日公告為台中市建築物類別古蹟(傅朝卿,2009)

 

台中州廳建築特色

從整體而言,建築屬於歐陸文藝復興後之古典風格,造型明晰、簡潔、和諧、含蓄。做為中部官府的象徵,建築物整體設計是仿法國馬薩風格(採用法國建築師馬薩氏發明的上緩下徒之兩 折式屋頂,屋頂所佔比例較大,配上各式老虎窗特別搶眼)其正面有著明顯的「馬薩」式屋頂,兩側另開兩個牛眼窗,並以巴洛克語彙和大王椰子行列突顯它的威嚴。入口處突出並附上圓頂及山牆,山牆上面的拱心石改用勳章圖案,風格較似後現代主義的手法。主棟為第二帝國風格、馬薩式頂、U字型平面之二層樓高加強磚造建築物,附屬建築群中以二層樓高鋼衍架加強磚造之兵役局/中山廳最具有代表性,另在南側有一層樓磚造廳舍。臺中州廳建築為突顯其政治上的位階與都市中的重要性,並配合臺中市街計劃,將入口設於重要街廊的轉角處,是日據時期官廳建築的重要特徵。

建築正面向東,中間有塔式突出建築,一樓入口處有希臘柱中的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式柱子,牆角上開了一些車輪窗,兩翼各以四十五度左右伸展成列並設辦公室。如果有興趣一窺堂奧,一入大門即是一座相當寬的樓梯,向上並岔為兩邊,靠近屋頂有「牛腿」的裝飾,這是一般西洋古典建築常有的模式。

市政府的房子是圍成一方形,仿石材為主要原料,樓層數為地上二層,一樓有長長的拱形廊及古老具歷史味道的紅磚,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磚牆、其他材料與砌法-灰泥飾面紅磚組砌。建築本體屋牆構造:承重牆結構(硬山擱檁)、混合構造(外承重內柱樑)、其他構造特徵乃屬加強磚造穿過門廊走進內庭後,紅磚連拱迴廊與寬闊的草坪又令人倍感親切,中庭綠草如茵,可以擺上糕點美酒宴佳客,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其不同的古典風貌,成為台中市古蹟及歷史建築之代表作品。(傅朝卿,2009)

 

 

 

圖片1-台中州廳正面

 

圖片2-台中州廳側面

 

建築師背景:森山松之助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1906年(明治39年)來台,擔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科長,擅長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樣式建築,許多台灣現存的官署廳舍或公共建築都是出自他的手裡, 例如台灣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專賣局(公賣局)、遞信部(交通部)等。 當時的台北州廳、台中州廳、台南州廳的廳署也是由他計設的。森山松之助可說是日據時期官署設計的專家, 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

1869生於大阪市,1889年學習院尋常學校畢業,並進入第一高等學校,1893年畢業,同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工學院建築系),1897年畢業,師事知名建築師辰野金吾

1898年擔任日本第一銀行建築事務所「囑託」(即約聘人員)

1900年擔任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建築學講師

19075月擔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囑託」技師,並參加總督府廳舍新建工程競圖,至大正10年(1921年)離台,在臺期間歷任營繕課技師

191264日專任殖產局商工課技師

1915年起兼任臺灣勸業共進會工務部營繕係事務委員

191644日起兼任臺灣勸業共進會審查部審查官

191210-191411月為總督府營繕建築構造與設備問題奉派至歐美考察

1918年奉派至中國上海及武漢出差。

1922年在東京開設森山松之助建築事務所。

2-4臺中新市政大樓歷史背景

19956月,時任市長林柏榕規劃在七期重劃區興建新市政中心,包含新市政大樓(由市政府使用)與議政大樓(由市議會使用)。新市政中心的設計案以國際競圖由瑞士韋伯/侯佛(WeberHofer AG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獲選第一名,但因經費不足遲遲無法興建。而在2010年的10月完工落成。

20037月,時任市長胡志強爭取到古根漢基金會同意在經費籌措無慮前提下,在臺中設立古根漢之亞洲分館;原新市政中心重新規劃成「古根漢園區」,原規劃的市政與市議會大樓將改委由法蘭克·蓋瑞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建築師)重新設計[1]920行政院宣布補助古根漢五十億的興建經費,11月間將古根漢列入新十大建設五年五千億的計畫中,但遭立法院擱置。

2004古根漢美術館台中分館建案先期預算遭臺中市議會擱置,古根漢基金會撤銷台中分館案,全案中止[2]

2007年臺中市政府以市地重劃基金基金籌足經費,開始發包興建。

2009413,臺中縣市政府共同決議,將新市政大樓做為未來臺中直轄市市政府所在地。

20101010,臺中新市政大樓完工落成[3]

20101225日,臺中縣市正式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該大樓正式啟用。

 

 

圖片3-臺中新市政大樓正面

 

圖片4-臺中新市政大樓夜間照

 

臺中新市政大樓建築特色

臺中市政府大樓(亦稱臺中新市政大樓)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的一棟大樓,座落於臺灣大道文心路間,由瑞士韋伯/侯佛(WeberHofer AG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是七期重劃區的指標建築之一,並與興建中的臺中議政大樓構成「臺中新市政中心」。該大樓於20101225日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生效日正式啟用,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的臺中市政府以此作為主要之辦公廳舍臺中市市長亦在此辦公。大樓本身以玻璃帷幕包覆,建築中央下方簍空造型形成。李正偉於建築與環境期刊上指出,另於建物空間規劃表徵意義的配合上,位居此中軸線二端大樓上之「市政大樓:市民集會堂」、「議會大樓:議事廳」,亦是此新市政中心大樓建物於空間規劃上,將最具代表性意義之「市民主義」空間,規劃設於最高象徵性軸線區位的重要表徵,而這樣的空間意涵已不只是功能性的活動和視覺軸線穿透而已,而是透過一種空間形式的規劃,將政治性的、社會性的空間象徵意義,經隱喻的轉化並和整體空間配置規劃和建物空間使用機能等之多重結合。這樣的市民主義至上之空間意義與表徵,將是臺中市未來新城市空間意義之再現與賦予。

建設結合臺中大都會歌劇院之興建,成為新世紀中臺區塊之新政經藝文特區,使大臺中市成為亞洲建築新都,並將透過此新公共建築物,塑造本市都市空間新風 貌,帶動整體商機、增進觀光潛力,刺激本地的房地產並帶動經濟多元化發展,並促使政府、文化與企業更加緊密的結合,共創新優質臺中都會生活,使臺中市成為 文化經濟國際城。並整體規劃以連續性之開放空間、廣場、綠地等,提供所有市民活動使用,以使全體市民除了至此洽公外,亦可享有此地區特有的都市開放空間。

 

三、研究方法

3-1文獻回顧:以書本及網路之文獻探討方式,了解其台中州廳與臺中新市政大樓的文化符碼形式。

3-2 研究對象

 

 

台中州廳

臺中新市政大樓

地址:台中市西區民權路99

地址:台中市台中港路二段89

 

四、研究內容

 

4-1 台中州廳設計文化符碼

 

1.文化符碼的策略層:

建築屬於歐陸文藝復興後之古典風格,造型明晰、簡潔、和諧、含蓄。做為中部官府的象徵,建築物整體設計是仿法國馬薩風格,其正面有著明顯的「馬薩」式屋頂,兩側另開兩個牛眼窗,並以巴洛克語彙和大王椰子行列突顯它的威嚴。入口處突出並附上圓頂及山牆,山牆上面的拱心石改用勳章圖案。

 

2.文化符碼的意義層:

建築正面向東,中間有塔式突出建築,一樓入口處有希臘柱中的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式柱子,牆角上開了一些車輪窗,兩翼各以四十五度左右伸展成列並設辦公室。如果有興趣一窺堂奧,一入大門即是一座相當寬的樓梯,向上並岔為兩邊,靠近屋頂有「牛腿」的裝飾,這是一般西洋古典建築常有的模式。臺中州廳建築為突顯其政治上的位階與都市中的重要性,並配合臺中市街計劃,將入口設於重要街廊的轉角處,是日據時期官廳建築的重要辦公場所特徵,表達出莊嚴的意義。

 

3.文化符碼的技術層:

市政府的房子是圍成一方形,樓層數為地上二層,一樓有長長的拱形廊及古老具歷史味道的紅磚,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磚牆、其他材料與砌法-灰泥飾面紅磚組砌。建築本體屋牆構造:承重牆結構(硬山擱檁)、混合構造(外承重內柱樑)、其他構造特徵乃屬加強磚造穿過門廊走進內庭後,紅磚連拱迴廊。外側以歐陸馬薩古典風格,造型明晰、簡潔、和諧、含蓄。內部趨近於英格蘭磚造建築之表現。一樓入口處有希臘柱中的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式柱子。內部以及外部裝飾性雕刻有著巴洛克華麗的美感。

 

 

策略層

說服層次

立場

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樣式建築,文化上將歐洲式建築設計與文化大量引進臺灣並且將殖民地的官方需求,融合於建築中而形成古典風味且具個人特色之折衷主義。

策略

日本殖民政府偏好西洋仿古式建築,並以巴洛克語彙和勳章行列突顯它的威嚴。

說故事層次

策略

裝飾性以巴洛克語彙,外觀屋頂以歐陸馬薩古典風格,有著濃濃的古典風味。

主題

題素

意義層

建築形式語意層次

單語意

臺中州廳建築為突顯其政治上的位階與都市中的重要性,並配合臺中市街計劃,將入口設於重要街廊的轉角處,是日據時期官廳建築的重要辦公場所特徵,表達出莊嚴的意義,用複製歐洲古典的建築出現的元素。

字句

文章

技術層

美感形式

外側以歐陸馬薩古典風格,造型明晰、簡潔、和諧、含蓄。內部趨近於英格蘭磚造建築之表現。一樓入口處有希臘柱中的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式柱子。內部以及外部裝飾性雕刻有著巴洛克華麗的美感。

媒材層

仿石材為主要原料,磚牆、其他材料與砌法-灰泥飾面紅磚組砌。建築本體屋牆構造:承重牆結構(硬山擱檁)、混合構造(外承重內柱樑)、其他構造特徵乃屬加強磚造

 

4-2臺中新市政大樓設計文化符碼

 

1.文化符碼的策略層:

透過玻璃帷幕彼此對話,透明的議事廳呼應市政大樓的實體人民集會堂,議事廳的四周以清玻璃帷幕凸顯它的位置及重要性如同市政府的集會堂以拱門的方式呈現結構的特殊性及空間所隱含的象徵性意義,是新議市政大樓中最重要及象徵意義的空間。以其外牆玻璃帷幕材質的特殊反射性,將此新都心專區的周遭建築造型、量體等,在光影變化、日出夕照中忠實的反映這城市的一切、這周遭所有建物的國際百家爭鳴,甚至亦將誠實的映照出將來至此洽公、在此地生活、活動、或請願等等,所有市民的喜、怒、哀、樂等生命百態。並透過新公共建築物,塑造都市新風貌且帶動多元發展,使文化與企業更加緊密結合。

 

2.文化符碼的意義層:

當城市的中心,已從政治性、儀典性和紀念性的威權性空間和建築型態,於政治解嚴後,空間亦產生了結構性的解嚴。然而如何將這樣的空間還給所有的市民,如何在空間造型與使用上,以市民為主,並透過規劃設計區位和建物空間型式等,將其隱喻性的表徵和功能性的活動使用相結合,係以具「透明性」意象之玻璃帷幕牆型式呈現,以將市政透明性和市民監督之意涵予以轉化成實體建築外型,且代表著民主的象徵意義層面。兩棟建築物之間以潺潺流水相連接,隱喻雙方溝通順暢無礙。大型拱門懸吊的集會堂對印市議會巨型窗口場開的議事廳,形成互向對話的視覺焦點。

 

3.文化符碼的技術層:

大樓規劃主要是以拱門的架構來設計,並以框架吊掛集會堂的設計,凸顯結構的特殊性,並經由虛實對比,凸顯主題所在。主要的拱門框架結構是由四個垂直動線系 統所建構而成,垂直動線間形成挑空的中庭,人在室內活動可以藉由中庭感受室內活動的狀況;此外,垂直動線所組成拱門結構可以抵抗因地震時所產生的橫向力作用,並藉以強化主體BRB制震結構穩定性與安定性。

新市政府大樓與四周環境充分地協調融合,立面設計將使外牆帷幕反應出周遭自然環境景觀。帷幕牆將採用具有微反射效果之人造石材與玻璃材料,使立面產生倒影效果。玻璃為高遮陽率的隔熱玻璃,其低反射率可提供最大光量的穿透及展示室內的活動情形。立面設計為可調整式的窗戶,便於自然通風及排煙的出口,在室內設計則使用可調整式的百葉窗,可阻隔落日西曬所造成的陽光直射。

於二大樓辦公區外牆面均設計採用具有鏡面反射效果、低幅射性(Low-Emissivity Glass)之不同型式省()能玻璃,而須保持視覺軸線貫穿之市政人民集會堂和議會議事廳等空間,則將考量採用同樣具有Low-E效果之雙層透明清玻璃。而此類型式之玻璃材質,將可有效的阻絕具有大量幅射熱能的紅外線(short-wavelength infrared)進入室內,而讓太陽光中之可見光(visible light)可以進入辦公區,以節省室內燈具的使用和空調的耗能。

以拱門的架構來設計,並以框架吊掛集會堂的設計,凸顯結構的特殊性,並經由虛實對比,凸顯主題所在。市政府大樓有著簡約風格、新穎簡潔的造型與外觀。玻璃帷幕帷幕反應出周遭自然環境景觀,形成白天和夜晚兩種不同形式的美感。

 

 

策略層

說服層次

立場

塑造都市新風貌且帶動多元發展,使文化與企業更加緊密結合。具代表性意義之「市民主義」空間。

策略

說故事層次

策略

外牆玻璃帷幕材質的特殊反射性,將此新都心專區的周遭建築造型、量體等,在光影變化、日出夕照中忠實的反映這城市的一切。四周以清玻璃帷幕凸顯它的位置及重要性如同市政府的集會堂以拱門的方式呈現結構的特殊性及空間所隱含的象徵性意義

主題

題素

意義層

建築形式語意層次

單語意

以市民為主,並透過規劃設計區位和建物空間型式等,將其隱喻性的表徵和功能性的活動使用相結合。

兩棟建築物之間以潺潺流水相連接,隱喻雙方溝通順暢無礙。大型拱門懸吊的集會堂對印市議會巨型窗口場開的議事廳,形成互向對話的視覺焦點。

字句

文章

技術層

美感形式

以拱門的架構來設計,並以框架吊掛集會堂的設計,凸顯結構的特殊性,並經由虛實對比,凸顯主題所在。市政府大樓有著簡約風格、新穎簡潔的造型與外觀。玻璃帷幕帷幕反應出周遭自然環境景觀,形成白天和夜晚兩種不同形式的美感。

媒材層

BRB制震結構、Low-E效果之雙層透明清玻璃、人造石材、可調整式的百葉窗。

 

 

五、結論

1.文化符碼的策略層:台中州廳建築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樣式建築,文化上將歐洲式建築設計與文化大量引進臺灣並且將殖民地的官方需求,融合於建築中而形成古典風味且具個人特色之折衷主義。而臺中新市政大樓則以其外牆玻璃帷幕材質的特殊反射性,將此新都心專區的周遭建築造型、量體等,在光影變化、日出夕照中忠實的反映這城市的一切,比較開放式的建築形式及塑造都市新風貌且帶動多元發展,使文化與企業更加緊密結合。

2.文化符碼的意義層:台中州廳以巴洛克語彙和大王椰子行列突顯它的威嚴意義,台中新市政大樓則以透過玻璃帷幕彼此對話,透明的議事廳呼應市政大樓的實體人民集會堂,形式意義層較為親民,具代表性意義之「市民主義」空間。

3.文化符碼的技術層:台中州廳U字型平面之二層樓高加強磚造建築物,附屬建築群中以二層樓高鋼衍架加強磚造。建築本體主要以仿石牆身材料:磚牆、其他材料與砌法-灰泥飾面紅磚組砌,為傳統建造技術,外觀外側以歐陸馬薩古典風格,造型明晰、簡潔、和諧、含蓄。內部趨近於英格蘭磚造建築之表現。一樓入口處有希臘柱中的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式柱子。內部以及外部裝飾性雕刻有著巴洛克華麗的美感。台中新市政大樓則垂直動線所組成拱門結構,動線上安排較為簡單外,結構以制震結構穩定性佳之材料,帷幕牆將採用具有微反射效果之人造石材與玻璃材料,亦使用高科技的Low-E低幅射效果之雙層透明清玻璃,達到節能效果。市政府大樓有著簡約風格、新穎簡潔的造型與外觀,玻璃帷幕帷幕反應出周遭自然環境景觀,形成白天和夜晚兩種不同形式的美感。

 

六、參考文獻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書局。

楊裕富,2004,創意將作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吳昇峰,2011,日治時期森山松之助州廳建築之空間形式研究,逢甲大學建築碩士論文。

傅朝卿,2009,圖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日治時期篇1895-1945,吳氏圖書公司。7512-20

李正偉,2007新都市空間形貌、市民空間再造與意義解讀。建築與環境。部落灣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網站: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4%B8%AD%E6%96%B0%E5%B8%82%E6%94%BF%E5%A4%A7%E6%A8%9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4%B8%AD%E5%B7%9E%E5%BB%B3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568

台中市政府

http://www.taichung.gov.tw/ct.asp?xItem=59451&ctNode=755&mp=100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ch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